杨春燕带领广州的孩子们体验蜡染
发展旅游产业是否能带动一个区域全面脱贫?旅游产业是否能实现精准扶贫?这个疑问在贵州省丹寨县可以找到答案。
开业两年多的丹寨万达小镇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今年9月,累计接待人流量1200多万人次,单日接待人流量最高达12.65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60.7亿元。
丹寨万达小镇诞生记
黔东南州丹寨县,地处大山深处,由于交通不便,少有游人驻足。
“这两年来丹寨旅游的人明显多了,我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这句话出自有着切身体会的卡拉村村民吴明飞之口。2008年,吴明飞在卡拉村开起了一家农家乐,以经营丹寨特色饮食——斗鸡肉为主,“刚开始发愁怎么把客人吸引来,现在要担心怎样保证斗鸡肉的货源源源不断地供应。”吴明飞说。
随着2017年7月丹寨万达小镇的开业,丹寨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黔东南州的“旅游新星”,其背后是丹寨与万达集团之间的帮扶情缘。
时间回溯,2014年12月1日,万达集团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号召,与丹寨县签署扶贫协议,开创全国“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社会扶贫新模式。
经过反复的实地考察,万达集团发现丹寨山清水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先天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万达集团首席总裁助理兼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刘明胜表示,旅游产业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不仅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而且能带动全县经济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通过长、中、短期结合的扶贫机制,万达集团对丹寨县实施整县帮扶累计捐款21亿元。
“2017年7月万达丹寨小镇开业后,我们还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刘明胜表示,为增加游客在小镇滞留时间,增加过夜游客,万达和“多彩贵州风”又在小镇打造了一台大型苗族歌舞秀———锦秀丹寨,常年驻场演出。为增加冬季游客,万达还将建设温泉度假酒店及大型室内旅游项目。
丹寨万达办副主任汪贞勇告诉记者,2014年,丹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542户58737人,161个行政村中就有96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63个,全县贫困发生率为37.65%。而万达集团帮扶丹寨的这几年,丹寨万达小镇带动3.3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6%。
因为万达包县扶贫,4年来丹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丹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提前两年实现脱贫。
用文化画“点睛之笔”
一个旅游小镇建成两年,累积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单日接待人流量最高达12.65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小镇”。
大量涌入小镇的外来客流,为当地人提供了“家门口做生意”“家门口上班”的机会。
50岁的韦祖珍是丹寨万达小镇的清洁工。过去靠务农为生的她,经济收入只够日常温饱。现在,每月她能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这个“家门口的工作”让她一下子有了盼头。
事实上,像韦祖珍一样的人不在少数。自小镇开业运营以来,依托丹寨万达小镇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找到了工作,生活更有了“获得感”。
在丹寨,文化特色的“点睛之笔”便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锦鸡舞、古法造纸、鸟笼制作等丹寨非遗文化,也成为丹寨万达小镇业态的核心内容。据悉,在丹寨万达小镇中分别以蜡染、古法造纸和鸟笼为主题建造了3个非遗民宿小院,促进认知、互动和传承。
40岁的杨春燕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家里有两亩多地,她的丈夫平时打零工只有一点微薄的收入,家庭经济负担一直很重。2017年,杨春燕因一场重病,让本来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她也因病成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不过,作为丹寨县扬武乡排莫村白领苗蜡染技艺传承人的杨春燕有着一手好手艺,丹寨万达小镇开业后,凭借丹寨万达小镇带来的客流和宣传效应,蜡染越来越有市场了。杨春燕开始帮蜡染合作社画蜡画,农忙时一月能有2000多元,农闲时可以有4000多元收入。最近,杨春燕开了家庭旅馆,专门接待体验蜡染的游客,一年也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家庭年收入增加了3-4万元。
今年7月,以杨春燕为首的70名染娘,制作出70只锦鸡图案的非遗巨型作品,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用这幅作品表达对脱贫的感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杨春燕说:“现在我们生活越来越好,真是由衷地高兴,画这个锦鸡,也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
物质上的逐步富裕,与外界接触的日益频繁,让丹寨人对自己家乡渐渐有了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到学习卡拉鸟笼、苗族蜡染、石桥古法造纸等非遗项目中来。
旅游精准扶贫新样本
丹寨万达小镇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丹寨各个产业的活力,在丹寨万达小镇旅游业的带动下,丹寨的农业、手工业、服务业都获得了新的发展,也为丹寨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汪贞勇说,目前丹寨万达小镇的运营势头越来越好,截至今年9月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60.7亿元。同时,小镇带来的巨大的客流量为扶贫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合作社产品的外销打开了巨大商机,有力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助推群众增收。全县共有12家扶贫龙头企业和102个产业扶贫合作社入住小镇,开业至今小镇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带动贫困户6561人实现增收。
“万达丹寨包县扶贫创新性地发挥旅游扶贫功能,树立了中国企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样本。”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旅游扶贫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扶贫、是造血式扶贫、是广泛受益的扶贫、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是富有尊严的扶贫、是促进和谐的扶贫、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扶贫。从实践看,旅游产业不仅是精准扶贫有效抓手,也是综合效益最好的扶贫产业之一。
“在丹寨万达小镇的辐射带动下,我们挖掘全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全县其他旅游村寨的集体‘升温’,目前已形成以小镇为核心的三条旅游线路,小镇周边卡拉、龙泉山、甲脚、石桥等27个景区和旅游村寨。”汪贞勇说。(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