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沙城市圈升级!
——湖南省政协专题协商长株潭城市群经济
当前,5G开启机器人进化和城市进化,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智慧城市正在彻底颠覆传统社会组织。湖南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把握高质量发展大势?10月24日,湖南省政协在“长株潭城市群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专题协商会上提出,应适时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升级版,建设大长沙城市圈,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委员们认为,随着“三干两轨”等系列项目建设和5G商用的落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进入发展新阶段。但当前仍存在单体发展快,一体化进程慢,极化能力不强;产业集聚加快,但“内耗”式竞争加剧;科创有特色,但省内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等问题。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朱有志认为,当前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导向由“从区域论城市”到“从全球化论城市”转变,他建议,把大长沙城市圈打造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破除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壁垒,建立健全大长沙城市圈体制机制。
其实,关于“大长沙都市圈”概念早已出现。
今年9月23日,长沙发改委就密集发布招标公告,开展“十四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全面布局“十四五”规划。招标公告中提出了要落实“一带一部”建设、融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4小时经济圈”等,除此之外,还首次提出了打造长沙都市圈发展战略研究招标公告。
此外,“长株潭城市群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湖南省政协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今年5至10月,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民建省委、省工商联联合组织省市县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在长株潭地区深入调研,经过5个月的深入调研,最终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总体来看,长株潭科创依然处于“虹吸效应”阶段,难以产生省内“溢出效应”。不仅城市群对全省人才和科技资源的虹吸效应显著,而且长沙对株洲、湘潭的人才和科技资源的虹吸效应也较明显。
“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服务业。”省政协常委彭继球建议,支持建设科技金融孵化器,培育“专精特新”型科技服务机构,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链、技术转移服务链、科技转移服务链及投融资服务链,构建协同创新服务体系。
“绿心建设是让长株潭、让湖南赢得世界尊重的特质。”省政协委员、省长株潭两型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怀德建议,打造绿心公园,以绿心为主体,在三市接合部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经过10年探索,长株潭先后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省份建设。随着一系列项目的建设款速开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进入到发展新阶段。
委员提出,应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引人力度,力争在2035年,长沙市和大长沙城市圈人口与经济体量分别突破1500万人、2.5万亿元和4000万人、5万亿元的规模,将大长沙城市圈打造成支撑中部崛起、“中三角”城市群的强有力支撑之一。
“建设创新型省份,最主要是要落实新发展理念,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湖南省副省长陈飞表示,调研报告的内容为“十四五”规划编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政府要加强落实。(刘洋;王双)